刚刚过去的7月30日,政治局会议开始落实二十届三中全会的精神。
前半年的经济基本面不太好,“国内有效需求不足,经济运行出现分化,重点领域风险隐患仍然较多,新旧动能转换存在阵痛”。
“下半年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很重”、“要加大宏观调控力度”、“宏观政策要持续用力、更加给力”、“及早储备并适时推出一批增量政策举措”。
经济体感都知道
二季度经济放缓,物价低迷,名义GDP增速弱于实际;上半年GDP名义增速4.0%,实际增速5.0%。
从数据看,下半年稳增长压力仍然很大。
出口和制造业投资回暖是上半年经济的支撑项,但受全球制造业复苏和贸易摩擦影响,能否持续存在不确定性。
国内需求寻求扩大,政策也出了不少,也能看到一些效果。例如大规模设备更新、消费品以旧换新等等,而且在三中全会之后,这些政策也纷纷加码。
估计未来还会加码,或者有促进消费的更新政策出台。甚至不排除『大规模消费券』。
春江水暖鸭先知,市场冷暖人自知。
问题其实很清楚
中央一年前就有明确的判断:需求收缩、供给冲击、预期转弱。除去境外因素,最大的问题是需求不足,根子是信心不够。
所谓信心,有主观原因,也有客观环境的影响。看似感性,其实每个人都有理性选择,而无关乎宏观政策。
人们更相信自己看到的,而不是别人说的,尤其在经历了这些年苦苦煎熬之后。
三中全会为产权定心,也为民营经济正名,应该是大好事。但经历过创伤之后的经济和心理,恢复还需要时间。
用时间换空间,无论是内忧还是外患。
怨天尤人没啥用
在中国,政府既是市场秩序的维护者,也是市场的参与者,甚至很多地方还是主导者。
经济情况不佳,地方财政收入一定不好,毕竟土地和税收才是地方财政的大头。地方政府缺钱,参与市场活动自然不积极,实际上也积极不起来。
所以,依赖于财政资金的业务自然不好。即使有生意,很多回款也遥遥无期。
这些都是现实。偶然企业中人见面,探讨业务时,免不了卖惨、声讨。不过聊完之后,也就完了,毕竟日子还得过,经营还得继续下去。
大多都是情绪发泄,或者共鸣罢了。看到大家情况,多少能减少焦虑。
想办法突围改变
这一年多,市场内卷得厉害。
连政治局会议通稿也在说:“要强化行业自律,防止“内卷式”恶性竞争”。
为啥卷?因为生存竞争。正如通稿中强调:“要强化市场优胜劣汰机制,畅通落后低效产能退出渠道”。
不过即使从生存而言,卷并不可取。当下的卷只是饮鸩止渴,卷之后又如何?
生存只是暂时的行为。没有持续的研发投入或持续改进,没有持续的团队修炼和成长,过了今天也未必就有明天。
与其内卷,不如外卷。
想办法突围、想办法改变、想办法能持续在牌桌上不要退出。
向行业外拓展、向地域外拓展、向空间更大的地方拓展。尽管不熟悉的地方有风险,但也有机会。何况,哪里没有风险。
等着、看着、靠着,风险很大。
持续用力和给力
有想法,才能找到方向。
但有方向突围就可以了吗?远远不够。
毕竟新地域、新市场、新技术、新行业,都有巨大的风险和压力。如果靠边角余料去做这些有压力、要创意的事,多半无疾而终。必须要用更强的力量,甚至最强的力量。
而且还要“持续用力、更加给力”。
宏观政策的持续用力、更加给力,必须微观行为上的配合,否则一切皆是空谈。任何目的性行为,都是主观行动的结果。主题不努力做,外力都是白给。
好在,虽然艰难,外界压力多半到了尾声,其势不能穿鲁缟。而内部的信心,已经逐渐开始抬头。
黎明前的黑暗,曙光就在前头。
道德经曰:反者道之动,弱者道之用。
把时间轴拉长看,经济波波折折才是常态,天道循环从不爽。而突围改变的动作,看起来起步弱小,却是『道之用』。
这也是天道使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