写这篇文字的时候,上海疫情仍然没有到拐点,十几万阳性患者的数字触目惊心。
最近在网络上撕裂得很厉害:有讲躺平的、有讲共存的,坚定挺精准防控的、坚决执行动态清零的,有人在严防死守、有人在惊慌失措。在疫情面前,各有各的视角、各有各的观点,且不论他。
现实中也是,因为不同的地域、不同的场景、不同的生活状态、不同的认知、不同的理念,观点不同、动辄争论。
争论当然很正常,每个人都有持某种观点的自由。不过,争论的背后,却也有隐忧,那就是:事物总在发展,信息也在更新,一切判断都要基于发展的结果,以及进一步发现的真相,而非主观意志、九牛不回。
新冠疫情在两年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。
01
从病毒本身看
✦
今天的奥密克戎已经不再是过去的新冠肺炎,虽然还是同一个祖宗,表现却大相径庭。从科学的角度,对某一种生物,尤其是微生物的理解,需要漫长的过程。无论是性状,还是危害,都需要时间。没有人知道今天的安全在一年后会如何,而演变到十年后会如何。深刻改变社会是必然的,会不会甚至改变人本身?
02
从社会层面看
✦
武汉出现新冠疫情之初,人类完全没有概念,恐慌与忧虑在所难免。人类对未知的恐惧乃是刻入基因中的本能,自然会因此带来社会的动荡。中国在疫情之初的当机立断,带来了安宁和力量,实在是国人之福、中华之幸。后来动态清零的政策得到上下一致认同,由此两年间虽有麻烦却始终没有危机。
但是,上海疫情带来了新问题。不是病毒本身,而是大规模传播之后出现的社会层面混乱。从病毒带来的短期危险来看,似乎并不严重,但因为感染数量的突破,却打乱了原本的社会秩序。
03
感染与感染不同
✦
不同数量级下的感染人数带来的绝不只是数字的差异,而是社会层面的应对能力。首先出现的并不是医疗挤兑,而是社会层面的“挤兑”,也就是网络上到处可见的乱象。
如果仅仅是疫情倒也罢了,但问题远不止这些。这两年多的疫情带给全球深重的经济灾难,由此产生深远的政治影响,衍生的麻烦更多。众多麻烦集结在一起,就是空前的挑战。
无论如何,社会秩序是重中之重。所谓“宁为盛世狗,不为乱世人”,对普通人来说,即便是不理想的秩序,也比没有秩序更好。更何况原本也没有坏到无序的程度,太过紧张大可不必。
每一天都有新的发现,无论是医学发现、科技发展,还是国际政治、地缘纷争。
面对新的情况,一成不变的思维显然不成,但是看不清楚而贸然的行动更不可取。所以,有观点、有争执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不能看清变化而坚持己见,可怕的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,可怕的是不能因为偏执导致视而不见。
不仅疫情如此,经济、商业也是如此,尤其是企业更应该在变化中应变前行。过去正确的现在未必正确,曾经秉行的未必不可以更改,真正的坚持恰恰是目标明确但在应对变化中不断学习、调整而前行。
概率学中大名鼎鼎的贝叶斯原理,说的就是根据不断出现的新情况不断调整看法,但曾经在长时间里寂寂无名。伴随着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的发展,而今贝叶斯公式却如日中天。当面对变化的场景,传统概率论无路可走的时候,贝叶斯公式能熠熠生辉,无他,应变尔。
动态的世界需要动态的解释,当然也需要动态地应对。如此才是理性,如此才能持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