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情无义的何止这家连锁咖啡店。
这几年的经济衰退,叠加疫情问题,市场上哀鸿遍野。所以市场太卷了。
能在市场上继续卷下去的,还是好的,更有更多企业已经消失了。不是卷不动了,而是倒下了。
加上这些年大规模的资产溢价,尤其是房贷持续增长,负债累累的人比比皆是。
真正的资本常人看不到它们的存在,而是在幕后操纵世界。顶在前面貌似资本的,其实是那些中小微企业。
过度竞争的市场
需求不足而产能不缺,必然会卷。
中国的产能是为全世界打造的,中国人根本买不完、买不完。
一边是买不完,一边还要活下去,于是激烈的价格竞争,也是商业的最后手段,却成了市场竞争中最常用的手段。
不仅诸如拼多多、淘天集团、京东在卷,商家更被卷的死去活来。前不久出版社圈子愤然扯旗不卷了,不是不卷了,而是真的卷不动了。
一个不大的招标,出来几十家、甚至几百家应标的供应商,叹为观止。不仅供应商很难受,客户也凭空多了很多没必要的工作。得益的大概只有招标机构了,卖出更多标书。
卷价格,卷着卷着,本来只是手段的卷,忽然间仿佛变成了目的。
内卷致死必然死
内卷这东西,卷的久了会形成习惯。
当年电脑城因为卷而生骗局,曾经在工程中因为卷而做豆腐渣。中央各部委也曾经多次呼吁:不能最低价中标。然并卵。
毕竟,企业要生存,就必须有市场。有先来的,还有后到的,都要吃口饭。饭只有这么多,不抢怎么行。死道友不死贫道,都在这么想,也在这么做。
然后,就死了。
拼价格最终一定是几败俱伤,向来如此。从没见到过天天杀价,还能够长盛不衰的企业,见到的都是昙花一现的风光。
但,需求有限的情况下,怎么才能脱出卷价格的窠臼?
做有意义的企业
同样在咖啡行业,有卷价格的库迪和瑞幸,还有星巴克。同样在便利店领域,除了卷价格的某某和某某,还有胖东来。同样的工程领域,总有那些经久不衰让人信服的旗帜。
星巴克号称“第三空间”,除了家和办公室之外的存在。咖啡固然过得去,更能过得去的是其创造的意义。
创造意义是企业的天职。管理学大师德鲁克说:企业唯一的价值是创造顾客。几十年来,这句话颠扑不破。
市场竞争中,除了价格,还有很多方法。寻找差异化、技术创新、服务创新、模式创新等等。从那些牛叉的企业看,毫无疑问这都是对的。
可短时间没有办法创新,还要活下去,应该怎么办?
不一定非要内卷,不妨外卷试试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