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一则热搜引发热议,说的是:上海一个二十五岁的小伙子,投资八十万创业开面馆,仅六天就赔本关门的故事。自媒体讨论的人很多,流量使然。对或者不对,自有看官评说。但我说的不是创业,也不是餐饮。
认知有偏误
餐饮创业貌似很简单。想想也是,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?何况每天都吃饭,中国人尤其讲究吃。
再说美食家、烹饪师,我就是啊,所以做餐饮。
这种思维方式被心理学领域称之为:认知偏误。人在认知世界时都有局限性,夹杂着自己的优势或劣势,从而失去对客观的准确判断,从而产生系统性偏差。
认知偏误广泛应用于认知心理学、行为经济学、决策科学等领域。
学外语不难?
据说中国人学日语上手很容易,毕竟看上去都是方块字,甚至很多字的意思和中文都差不多。但精通很难。诸如各种敬语、不同场景下的用语各不相同,不太容易搞明白。
还据说学英语入门难深入却容易,真是如此?固然语法不难,词汇量只是积累问题,但社会环境、文化风俗,各个地方各有说法,不同文献名著有不同的梗,怎一个词汇量了结。
想必看到类似“汉语十级”的短视频,都会很有感触,中国人学中文尚且如此,何况一门外语。
我就会一点
有个脱口秀段子:(演员)我的老外男朋友学会了乒乓球,很兴奋,总想找人比划比划。问我爸
中国人内敛而谦逊,段子里的“我爸”说的“会一点”算是客套。但真要细究起来,还真不算客套和谦虚。和高手玩过才知道,会一点真的是会一点,看和谁比较。
任何领域都有很深的水,问题是站在岸边时,看不清水有多深。
简单的困难
简单的事,因为太多人做过,高下自然能分辨,所以做好很困难。
看别人做的时候,也没什么了不起,但真是自己上手,发现并不容易。根子出在认知出了问题,根本不知道深入其中的隐性知识。而当我们看那些成功者的时候,偏偏又很“内敛”,告诉你的也不是真相。
于是,很容易产生“幸存者偏差”。职业人更是如此。
笔者曾对某学校大学生讲职业素养时,建议同学在学校中真正精通一些工具,例如EXCEL。哪怕只是精通这一个工具,都会有一份很好薪水的工作。
但,我说的精通,可不是做一份表格,而是还要精通其中的函数和语言。倘若要懂这些,至少要有一定的会计根底。
职业人在工作岗位上,好像总在重复那些工作,貌似很简单、好像非常熟悉。但如果真的问问自己:真专业吗?恐怕没有几个人敢做出肯定的回答。但如果真专业的话,前途无量。
还记得《卖油翁》中的老人,一句:我亦无他,唯手熟尔。传诵千古,可做箴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