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考过去不久,有好事者拿国内的几个人工智能大模型比拼了下高考试卷。
具体胜负不说了,也不误导看官。单说最好的成绩:数学的正确率63%,物理的正确率71.4%,而语文的作文能获得50分(满分60分)。
话说,人工智能应该在数理化这种有正确答案的学科中得高分吧,怎在作文里貌似不错?
作文的得分要点
据作文评分老师说,作文评分都有确定的一些规则:
一是立意高远、积极向上,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;二是内容充实、具体,有力地支撑主题;三是文章结构清晰、合理;四是语言表达准确、流畅、生动;五是词汇丰富、句式多样、修辞恰当;六是书写工整、规范、整洁,错别字少;七是在立意、内容、结构、语言有独特创新;八是根据命题要求,符合文体的特点和规范。
通常情况下,人工智能在前五点和第八点上基本上都能很好应对,至少也能中规中矩,毕竟都是经过微调对齐之后的成果。第六点没有,第七点问题就比较多了。
当前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在推理上还比较浅,所以在数学、物理学科上,有难度的题目还比较难应对。反而在作文上,因为上述原因,大差不差,甚至成绩超过一般水平。
至于作文的立意、内容、语言的独特和创新,就有点差强人意了。
人工智能大模型
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特点是:使用海量的数据进行训练,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和场景,从而能够学习到丰富的知识和模式。因此,人工智能大模型的语言理解能力强大、知识广博且具有初级的推理能力。
尤其是在内容生成方面,能够生成自然流畅、逻辑连贯的文本,甚至能超越一般水平。
因为人工智能大模型并非针对特定任务定制和训练,所以能适用很多场景。虽然有些场景中表现一般,但不至于懵圈。
但当前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弱点也很明显,例如: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洞察能力,对常识性和背景性的知识缺乏认知,对复杂问题缺乏推理能力,不太会处理完全没学过的问题。
尤其是在创造性思维、精确性问题的处理上,还远远不够。
说穿了,人工智能大模型真正缺乏的恰恰是理性逻辑能力和创造性。
思想才是大问题。
作文能得更高分?
想要人工智能大模型在作文上能得更高分数,就必须有思想、存独特、能共情,当然最好能结合到社会现状和时代、文化背景。
这些都是人的特殊能力,也恰恰是当今国内教育的弱点。
不过话又说回来,倘若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思想也跟得上了,就意味着它有了自我意识、价值观。
有了自我意识和价值观的人工智能大模型让人期待,但也让人恐惧。
人们既盼望人工智能的进一步成长,有自我意识、更聪明,帮我们解决更多问题和困难。但又害怕人工智能诞生自我意识,不再是好用的工具,而是威胁到人类存在的生命。
正是在类似的纠结中,人类走过了技术不断发展的几千年历史。
职业的未来去处
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不可避免,时间早晚而已,而且大概率上在未来的三到五年会有极大的变化。
对职业人而言,如今已经不是祈祷人工智能的能力,而是准备好应对这个最大的变数。
对非人工智能从业人员而言,越快用上人工智能大模型,越早将其应用到工作场景中去,就能更好应对未来。有人说,现在的人工智能不够智能怎么办?其实当理解了大模型的产生原理后,就能明白这东西还是需要人来驾驭。
从另一个角度看,面对问题的独特想法、创意创新,人工智能还有距离。再就是批判性思维,也是人工智能当前欠缺的能力。更别说共情能力、沟通能力了。
当前人工智能的底层技术是深度学习。既然冠以“学习”二字,未来必然持续进步。至于什么时候人工智能成为真正的通用人工智能或超级人工智能?这就不是普通人能干预得了了。
职业人终身学习、快速适应环境,并能融会贯通各种知识和能力,在相当长时间还都是竞争力,即使与机器相比。
职业人好像更累了。
其实也不用纠结,千百年来都是如此。人类如此,企业如此,社会如此。
在纠结中迭代,在迷茫中前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