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关于新质生产力的讨论很多,叠加大规模设备更新和以旧换新等消费刺激,市场都认为是在拯救经济。
其实这些政策放在一起看,固然是经济低迷时的刺激,更是一次大规模技术革新。
历史上的刺激
1998年到2002年,应对亚洲金融危机,中国政府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,通过增加政府支出、扩大投资等手段来拉动经济增长。其中,基础设施建设是投资的重点领域。
这一次的经济刺激,不仅拉动了经济,也造就了加入WTO之后经济起飞的基础设施。
为了应对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,中国推出了四万亿计划。计划包括加大政府投资、促进消费、稳定出口等措施。该计划在短期内有效地拉动了经济增长,并促进了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升级。
这一次的经济刺激,拯救了全世界经济,同时高铁、通讯、公路等建设,也为后续几年的产业升级打下了基础。
回顾这两次经济刺激,看到的不仅是财政扩张和需求创造,更重要的是每一次都给下一次经济腾飞做好了准备。
所谓设备更新
一直以来,中国作为制造大国没人有异议,但大而不强也一直是心病。尤其是在脱钩断链甚嚣尘上之时,中国的痛苦才真正被经历者深刻认识。
制造业升级、产业提质增效不是说说而已,而是要痛下决心才能做下去。这就需要两个前置条件:一是决心,二是投入。
所谓决心,如果没有十分必要做,通常人们很难走出舒适区自我挑战。即使某个人有决心,也很难发动更多力量。掣肘,都是因为有现实利益。
一旦因为大国博弈,因为被逼无奈,因为不解决就被解决,不得不的时候,决心就不再是问题。
至于投入,正常哪个企业不肉疼,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,更何况很多产业并非暴利。恰逢经济刺激,财政下场干活、央行背后支持,印钞可以解决很多问题。
决心和投入两个问题就都解决了。
扩大内需、拉动经济,更新设备、升级产业,似乎是一个完美的答案。
新一代生产力
但是大规模设备更新,绝不是把旧设备换成一模一样的新东西。
设备更新的原因是,有很多设备效率严重不足,包括制造业的机器设备,也包括科研仪器、管理软件,以及各种可能影响效率的生产工具。
最近上下都在讲新质生产力,本质上就是效率为先的生产力,同时兼顾绿色可持续、人民幸福。
所以,设备更新在扩大内需、救经济,也是在为经济升级做准备。
高效能、数字化的经济,低碳节能和人工智能将是核心要义。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变革,其中新能源结构和新数字世界将是变革中的中心任务。
还要更新思维
如果只是设备更新,还是用过去的思维方式看问题,恐怕也不行。
新能源结构不仅指的是能源本身,更涉及到经济的价值结构定义,例如『碳税』为代表的绿色环保价值。
新数字世界与传统的数字世界不同,更强调人工智能的应用。可以想象未来无人工厂、黑灯工厂和虚拟世界中聪明的NPC,都将带给供给端翻天覆地的变革。
对于职场人而言,这一轮设备更新,既要更新设备,更要更新头脑。新技术不仅影响生产和交换效率,更会影响职业人赖以生存的职场技能。
倘若走老路,不可能到达新目的地。
经济模式的每一次迭代更新,都是对应技术和社会变化而来的对策。大规模设备更新只是表象,背后是深刻的价值体系重塑。
面对无法改变的必然,只用过去的方法,无法获得不同的未来。
与时消息、与时俱进、与时偕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