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ChatGPT之后,各路语言大模型产品蜂拥而至,进而其他类型的大模型产品也次第登场。
每天都能看到各种有关AI的新闻,我们仿佛提前进入AI时代,至少是“AI大跃进”的时代。
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,在科幻小说中探讨的话题终于走到现实世界中:AI到底会影响哪些人的工作?
- 01 -
AI到底会影响哪些人的工作
以前认为最先被影响的一定是那些知识含量较少、重复性工作,而创造性工作、创新思维之类,在很长时间内AI很难替代。
现在看情况恐怕有些变化了。
互联网崛起之后,能在网络上工作的人炙手可热。譬如网络营销、视频创作,譬如行政助理、文案撰写,譬如证券分析、市场调查,这些被普遍认为有“稀缺”能力的人,因为群体比较小、学习需要时间,而需求很多、很急,所以更是热门。
但,现在情况不同了。
最大的变数是大模型带来的“理解”、“推理”和“创造”能力。
AI大模型所学习的知识类数据非常庞杂、规模足够大,单凭数据量而言,人类远远不如。
过去之所以难以使用,最大的问题在于自然语言理解不够好,而且缺乏“举一反三”的推理能力,所以大多AI只会人云亦云,没法“生成式”创造。
GPT对这个问题解决得非常好,已经不输于一般意义上的人类。
从这个意义上说,过去普遍认为容易被替代的重复体力劳动,反而因为机械制造技术的不足,暂时不太容易被替代。
而那些“貌似脑力劳动的体力工作者”则更容易出现问题。
- 02 -
“助理”角色
这类人群首当其冲的是“助理”角色。
所谓“助理”,多半是做工作主持者的创意需要协助的工作,例如查找资料、按照思路撰写方案、按照要求整理归纳成果的人。
这部分人最大的能力是具备相关领域的理解能力、知识储备,能不厌其烦做辅助性工作,且成本相对比较低。
在AI“通人性”之后,这类工作岗位变得很尴尬:效率不如AI、知识不如AI、理解能力与AI差距有限,但成本远高于AI。
这类人在过去往往被视为具有一定能力的人,但如今却已成为了职场上的弱势群体。
他们缺乏实际经验和技能,不懂得“Know how”而无法胜任更高级别的职位。
而在现在的岗位上相对于AI又缺乏竞争力,学习的速度远不如AI的发展速度。
- 03 -
未来怎么办?
思考这个问题之前先要明确两点前提:一是以现在AI的发展速度,突破当前屏障之后到下一个屏障之前几乎一马平川,大部分人在知识量、资料整理能力和推理能力上已经无法与AI对抗;二是至少在行业隐性知识、线下学习能力、情感共鸣互动方面,AI还有弱点,还没有进化出对应的能力。
所以“助理”们还有应对策略。
其一是积极学习和使用AI工具,以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。例如,了解并选择使用各类AI工具,熟知使用方法、技巧,以便驾驭AI工具,提高效率和竞争力。
其二是深刻理解所在行业和岗位的隐性知识,懂得那些AI暂时很难懂的东西。并非所有的知识都可以文字化、显性化,那些隐性知识、“Know how”才是行业和岗位的关键,暂时很难被替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