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辛辛苦苦干一年,分数不如别人‘算’一年!”以前每次到了考核季,办公室里总少不了这样的抱怨。有些部门专挑简单的任务“刷分”,把难办的活儿藏着掖着;人工算分时,一个小数点的差错,就能让结果天差地别。看着那些忙得晕头转向,最后得分却不高的同事,大家心里都不是滋味,这干部考核,真能分出谁干得好、谁在“摸鱼”吗?
直到上了干部考核系统之后,它就像给考核现场请来了一位火眼金睛的“智能判官”。系统里,不管是招商引资这种“攻坚战”,还是日常报表统计的“基础题”,都按照指标分类、难度系数,像超市给商品标价格一样,明码标价算出权重。以前靠“人为主观判断”的打分方式,彻底变成了“系统客观运算”,再也不用担心干得多、得分少了。
三层系数设置更是干部考核系统的“杀手锏”,好比给考核公平上了三道“防盗门”。以前总有人想在指标分值上动歪脑筋,现在干部考核系统直接把难度和分数“绑定”。就拿乡镇扶贫工作来说,以前这类难啃的“硬骨头”在考核里占比低,现在系统自动给它的权重 “加码”,干得越多、贡献越大,得分的“天平”就越往这边倾斜。隔壁乡镇的王书记笑着说:“去年我们跑了上百户贫困户,放在以前,这些辛苦可能换不来多少分,现在系统直接给我们‘撑腰’,大家干劲更足了!”
如今,每次考核结果公示,再也听不到质疑声。干部考核系统用智能计算,把考核变成了一本“明白账”,让埋头苦干的人被看见,让投机取巧的没机会。有了这个靠谱的“智能判官”,干部们都铆足了劲 —— 好好干就有好成绩,这谁能不拼呢?